粗糙度的单位通常是微米(μm),而不是毫米(mm)。以下是关于粗糙度单位的详细介绍:

粗糙度单位
-
微米(μm):是表面粗糙度最常用的单位,用于描述微观几何形状的不规则程度。
-
毫米(mm):通常用于描述较大的尺寸或距离,不适用于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粗糙度对零件性能的影响
-
耐磨性:表面越粗糙,配合表面间的有效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摩擦阻力越大,磨损就越快。
-
配合的稳定性:对间隙配合来说,表面越粗糙,就越易磨损,使工作过程中间隙逐渐增大。
-
疲劳强度:粗糙零件的表面存在较大的波谷,它们像尖角缺口和裂纹一样,对应力集中很敏感,从而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
-
耐腐蚀性:粗糙的零件表面,易使腐蚀性气体或液体通过表面的微观凹谷渗入到金属内层,造成表面腐蚀。
-
密封性:粗糙的表面之间无法严密地贴合,气体或液体通过接触面间的缝隙渗漏。
-
接触刚度:接触刚度是零件结合面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接触变形的能力。机器的刚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零件之间的接触刚度。
-
测量精度:零件被测表面和测量工具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都会直接影响测量的精度,尤其是在精密测量时。
粗糙度测量方法
-
比较法:使用于车间现场测量,常用于中等或较粗糙表面的测量。
-
触针法:利用针尖曲率半径为2μm左右的金刚石触针沿被测表面缓慢滑行,金刚石触针的上下位移量由电学式长度传感器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滤波、计算后由显示仪表指示出表面粗糙度数值。
了解粗糙度及其单位对于确保零件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和标准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