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粗糙度地评定参数分成三类。
(1)高度特性参数。用以表示微观轮廓表面波峰和波谷高度特性的一组粗糙度参数,如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轮廓的最大高度Rz等。
(2)间距参数。用以表示微观轮廓表面特性的一组粗糙度参数,如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Rsm等。
3)形状特性参数。用以表示微观表面轮廓形状的一组粗糙度参数,如轮廓的支承长度率Rmr(c)、轮廓的偏斜度S、轮廓的均方根斜率等
标注和评价表面粗糙度时,同一表面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粗糙度参数,如同时选择 Ra、Rmr(c)等。
目前最常用的参数主要有Ra、Rz、Rsm和Rmr(c)四个参数。到底选择一个或几个参数来表达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完全取决于对工件的性能要求和是否便于测量等方面的因素。对于检验员来说,一定要分清楚各个参数的含义、区别、评价条件和应用范围,才能正确选择测量方法和出具客观真实的粗糙度测量结果。
1.Ra(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
定义:在一个取样长度内,纵坐标值Z(x)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称为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用Ra表示。
2.Rz(轮廓的最大高度)
定义:在一个取样长度内,最大轮廓峰高与最大轮廓谷深之和,称为轮廓的最大高度,用Rz表示
3.Rsm(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
定义:在一个取样长度内,轮廓单元宽度Xs的平均值,称为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用Rsm表示
4.Rmr(c)(轮廓的支承长度率)
定义:在给定水平截面高度c上轮廓的实体材料长度Ml(c)与评定长度的比率,称为轮廓的支承长度率,用Rmr(c)表示。
粗糙度对照表
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